发布时间:2025-07-20 11:12:21 点击量:
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划工作,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,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。当前全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完成报批,全面进入实施阶段。特开设《书记市长谈规划》专栏,邀请有关城市党委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足地方实际,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思路举措,供交流探讨。
台州地处浙江“南北中心点、海陆交界处”,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,也是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。2002年12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台州等城市考察,指出“建设中心城市,首先要编制好规划”。
这些年来,台州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,着力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,特别是以总规实施为引领,以“多规合一”改革为抓手,统筹规划编制、实施、管理等环节,进一步构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保障体系,推动空间格局更加优化、功能布局更加完善、管理体系更加集成、治理方式更加精准,着力打造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市域样本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。台州构建规划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分级分类机制,强化规划编制、传导、实施全过程的科学性、协调性、操作性,推动各类规划贯通协调、一体落实。
“总规引领”定格局。台州坚持“上级所需、台州所能、群众所盼、未来所向”导向,编制实施《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科学划定“三区三线”,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空间21.9万亩,推动重要战略、重大平台、重大项目落地实施,以培育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为目标,逐步构建起“市区龙头崛起、品质全面提升、人口加快集聚、港产城湾一体”的市域空间新格局。
“多规合一”促贯通。按照“一本规划管到位”的要求,台州着力构建“三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形成“市级统筹、区县衔接、镇乡落实”的纵向传导路径,实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,建立一致性审查管理机制,从源头加强各部门各类规划衔接融合,有效解决“规划打架”问题。
“统一标准”提质效。台州着眼于增强规划实施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,制定《台州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管理规定》《台州市城镇单元、村庄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》《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(建筑管理)2025版》等8个统一技术规程,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和城市蓝线、绿线、黄线、紫线等控制线,确保全市规划标准统一、步调一致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。台州着力构建“国土空间规划+主体功能传导+土地综合整治”实施路径,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从“画上去”到“落下来”,优化提升空间布局、功能品质和要素配置效率,努力打造“三生融合”发展新范式。
以“市域一体”生产力布局优化牵引城镇空间提质焕新。台州着眼于优化提升区域生产力布局,以全市域一体化思维,统筹推进产业平台提能升级、城市建设提质焕新、综合交通提级扩容等三大牵引性抓手,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规划,配套出台全域低效用地再开发三年行动方案、城镇低效用地认定办法等政策措施。特别是今年,台州深入开展“三大牵引性抓手”攻坚年活动,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、低效用地整治、城市更新等方式,全年计划完成工业用地供应、低效用地再开发、存量建设用地盘活、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等4个“1万亩”,以保障三门核电三期、清陶锂电池、台州大剧院、市域铁路S2线个项目实施,推动城市功能集成、布局集中、产业集聚、要素集约。截至目前,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1.32万亩,工业供地已超去年同期,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完成率达59.7%,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率达63.3%。
以“多田套合”农用地布局优化牵引乡村空间提能增效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,台州制定实施“多田套合”三年行动计划,统筹优化各类农田建设项目,系统推进“耕地—永久基本农田—高标准农田—粮食生产功能区”空间布局层层套合,推动“小田变大田”“差田变好田”,实现农业空间布局整体跃升。目前,全市“多田套合”率为79.3%,力争今年达83.5%以上,到2027年实现100%。
以“美丽台州”全要素协同治理牵引生态空间提优增值。台州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,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体系,统筹山水林田湖海岛系统治理,牢牢守住443.8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,生态环境指数连续十年居全省前列,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,夺得全省治水“大禹奖”银奖;积极探索水生态、农产品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推动海洋、森林等碳汇能力提升和碳汇价值多元转化,推动生态空间增颜值、增价值。
制度建设是增强规划权威性和执行刚性的关键举措。台州着力完善规划实施保障制度体系,统筹推进规划刚性执行、协同治理、多元监督,推动全市域、全领域、全社会共建国土空间治理共同体。
优化规划刚性执行机制。台州健全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,常态化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,定期体检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实施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,五年评估结果作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。完善规划实施监管问效机制,执法检查、常态督查、考核评价等多维度协同发力,综合运用卫片监测、现场检查、交叉检查等方式,依法查处、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,增强国土空间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。
优化规划协同共治机制。台州成立市规划委员会,完善跨层级、跨区域、跨部门的协调机制,实施重要规划建设项目方案汇报制度,定期召开市规委会会议,共同制定重要规划、重大项目选址方案,推动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高效治理。
优化规划多元参与机制。台州建立城市发展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规划咨询机制,实行市政府“开门听建议”“两级+专项总师”和规划全过程公开等制度,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专题询问会、政协委员会客厅等监督作用,让规划更好地反映民意、汇集民智、凝聚民心。比如去年年底,市政府“开门听建议”第8次座谈会召开,围绕“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台州高能级城市建设”主题,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等10位学者专家,为台州规划实施集思广益,有力推动规划科学落地。
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。台州坚持数字赋能、多跨协同,以“一库、一图、一箱、X场景”(即数据库、数据图层、数字工具箱和数字化应用场景)为核心,构建“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+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”,让规划编制、实施、管理更智能、更精准、更高效。
搭建整体智治的数字信息平台。台州迭代打造全市“一张图”信息平台,纵向贯通部、省、市、县四级,横向共享20多个部门空间数据,支持总规成果在线审查调阅、项目选址合规性比对、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等功能,健全全程留痕、实时监测、评估预警等机制,强化规划编制、审批、实施、监督、评估全周期管理,实现“一图统管”。
打造多跨协同的数字应用场景。台州高标准建设“城市大脑”运营中心(数字馆),集成“海洋云仓”“城管智联”“智慧交通”“智慧旅游”等12个数字化应用场景,以多维场景牵引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。例如,基于“海洋云仓”智慧治污场景,创新打造“蓝色循环”海洋废弃物治理模式,以数字化手段追踪标记海洋垃圾回收、转运、制造全过程,累计收集废弃物6.45万吨,其中海洋塑料废弃物5.38万吨,荣获联合国“地球卫士奖”,并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向全球推介。
建设广覆深融的数字基础设施。台州优化一体化网络体系,统筹建设算力基础设施,高标准编制“十五五”数字台州发展规划,制定新型数字基础设施、智慧城市基本单元等专项规划,创成国家“千兆城市”,提前两年完成1.6万个5G基站建设目标,加快打造浙东南智算Kaiyun机械示范园区、人工智能科创园区等,预计今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3640P,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。